0371-2291-9637

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烧制北宋官瓷的注意事项

  北宋官瓷造型古朴、浑厚又不失精巧、俊秀,充分体现出徽宗个人独 具禀赋的文人气质和文化气质,其作品比例协调,曲线优美,形态恰到好处。徽宗这种不可模仿的文人气质和文化品质,也正是区别其他瓷器种类且其他瓷种和窑口对北宋官瓷追仿不像的根本原因。北宋官瓷釉质如冰似玉的纯净和莹润,乃至其纯正、稳定和深厚的釉色,以及其独特的陶瓷美学意蕴,自创制以来,一直为后世陶艺家所仰慕。

  

  在原料选用、色调调配上,北宋官瓷甚为讲究,尤其在原料选用上穷其奢华,不惜代价。所选用的优 质原材料,均经夏日暴晒、秋雨滋润、冬雪冰浸和春日软化的过程,而后才碾磨粉碎,过筛成粉,进而水激池澄,掐取中部精炼的瓷泥再千锤百打,反复揉搓,使之化为“绕指柔”,以达到制瓷要求。此外,北宋官瓷为追求作品温润如玉的乳光质感,还特别添加品质上乘的翡翠、玛瑙等玉粉入釉,这也是南宋诗人马祖常赞颂官窑“贡篚银貂金作籍,官窑瓷器玉为泥”诗句的由来。以如此精工珍材制作的瓷泥拉坯制瓷或注浆成型,注重烧制成本的民间窑口和其他窑口自然不敢攀比。

烧制北宋官瓷的注意事项  

  烧制过程中,北宋官瓷按器型要求,对汝窑的支烧法加以改进,增添了垫、支垫结合的烧法,器物受力更加均匀,胎骨更为坚挺,从而为釉质更趋淳厚、匀润创造了条件,真 正达到了肥若堆脂的质感,抚之如缎似玉,攥之仿佛出油,器型也随之丰富。在火候控制和驾驭上,北宋官瓷也有其不传之秘,使用多次轻重不一的还原烧制方法,以及向以“神火”著称的“瞬间氧化气氛”的烧制方法为辅佐,使得用火恰到好处。在这种复杂的御火工艺烧制下,作品器物口所施之釉微有下垂,内胎微露,产生了另一美感的“紫口”,而底部不上釉的部分由于气氛还原而成为黑红色,是为“铁足”。其独负神采的“紫口铁足”,清籁幽韵,趣致拔俗,构成了北宋官瓷的独特风韵,绝响天下。当然,也正是基于其烧制工艺复杂和对艺术完 美的追求,北宋官瓷向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在釉色的追求与完善上,北宋官瓷也达到了一个很高水平,据相关史料和官瓷研究者考证,徽宗崇尚青瓷,对纯色白瓷不很重视,认为白瓷太刺眼,有锋芒外露之嫌,而青瓷温柔敦厚,委婉含蓄,能窑变出许多深浅不同的青绿釉色,既可体现闲散淡远的自然美,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中庸思想,故深契徽宗之意。

  

  北宋官瓷釉质肥厚,瓷无修饰,主要以釉色之美、纹裂之俏,去追求艺术上至高至上的大境界。北宋官瓷常见有天青、粉青、大绿、月下白、炒米黄、油灰等釉色,且以粉青为上。明学者高濂在其《燕闲清赏笺》中言:“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也有研究者认为,泛有青玉光芒的月白釉,乃官瓷釉色中的ji品,徽宗尤喜之。因此,所谓官瓷釉色之上下,乃个人喜好而已,作品的玉质感,才是真 正意义上官瓷品质的保证。官瓷在制作过程中,为追求厚重的玉质感,沾釉次数均在3遍以上。北宋官瓷内外釉层厚度的总和,往往近于或高于坯体的厚度,超越了汝瓷釉水寡薄的制瓷工艺,其瓷釉色彩和色调也因釉层的厚度而显得更为丰富。北宋官瓷釉面的开片ji具魅力,所开片纹ji富节奏感,如水波粼粼,精 灵剔透,开片不仅流畅,且小器大片,纹如鳝血,产生出令人惊叹的纹裂美。尤其是北宋官瓷釉下幻放开裂的梅花冰片,更是一绝,其大小不一,花片相叠,全器盛开,神妙之处多达七层以上,真如梅花绽放,鬼斧神工,美至极致。且此梅花冰片真有冰的特性,遇水则冰融,冰状梅花隐而不见,水干则冰现,朵朵冰花棱角分明地满器绽开,神乎其神。

  

  开封市何氏官瓷艺术有限公司是北宋官窑的研发、交流、仿制基地,以传承,弘扬大宋文化为企业宗旨,以生产、研究北宋官瓷为主业。多年来公司荣获国内外大奖,即《开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轻工部科学进步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河南省旅游商品金奖》、《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第九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金奖》等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收藏。打造出国内外公认的知名企业——“何氏官瓷”。本公司有着多年经验,所以您对此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联系我们了解一下,相信是个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