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瓷的艺术特色:
北宋官瓷无精美的雕饰,也无艳丽的涂绘,唯以简单洗练的造型之美以及釉色纹片开裂之俏所幻放出迷人的艺术魅力,来追求其至高的艺术境界。
北宋官瓷艺术上尽善尽美的追求,创造了一代美学。其以平淡含蓄、温润素雅的釉质,表现出艺术家祥和静美的内心意蕴,特别吻合文人与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这当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北宋登峰造极发展的结果。
北宋官瓷古朴浑厚而不失精巧俊秀的造型,充分体现出宋徽宗具禀赋的文人气质。北宋官瓷比例协调、曲线优美、形态恰到好处的神妙,给人以多一分显肥、少一分则瘦的艺术惊叹。宋徽宗不可模仿的文人气质,也正是其他瓷种和窑口对北宋官瓷追仿不像的根本原因所在。
北宋官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礼器类,二是文房用具类。礼器类主要为朝廷所用,有瓶、尊、鼎、炉、觚、彝、簋等非民间用品的款式。此与宋徽宗的喜爱密切相关,也主要供他使用。文房用具类主要为笔洗、笔架、笔筒、水注、水盅、臂搁等。笔洗的造型千变万化,计有侈口、直口、敞口、荷口、葵口、花口、鼓钉、寿桃、弦纹、兽头、兽耳等多种样式,可谓琳琅满目、无有穷尽,充分体现了宋徽宗的文化智慧和创造。正缘于宋徽宗别出心裁的艺术创造和发挥,北宋官瓷才将文房用具提升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高度,成为稀世罕有的文房至宝。
北宋官瓷在原料选用上可以说是很奢华。其选用的优 质原材料,均要经夏日曝晒、秋雨滋润、冬雪冰浸和春日软化的过程,经过碾磨粉碎、过筛成粉,水激池澄,掐取中部精炼的瓷泥再反复揉搓,使之化为“绕指柔”,以达到制瓷要求。此外,北宋官瓷为追求温润如玉的乳光质感,还特别添加了品质上乘的翡翠、玛瑙等玉粉入釉,釉质淳厚匀润、肥若堆脂、纯净如冰、莹润似玉,达到抚之如缎似玉、攥之仿佛出油的艺术效果。
宋徽宗以釉色之美去追求北宋官瓷艺术上至高至上的大境界。他崇尚青瓷,对纯色的白瓷不喜爱。他认为,白瓷太刺眼,有锋芒外露之嫌,且其单一的色调难以抵达丰厚多变的高度。青瓷釉色纯正稳定,有天青、粉青、月下白、炒米黄等,能窑变出深浅不同的青绿釉色,既体现闲散淡远的自然美,又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思想,故深契宋徽宗之意。
北宋官瓷釉面的开片片纹富节奏感,如水波粼粼,晶莹剔透。其开片流畅,小器也可开龟背大片,产生出令人惊叹的纹裂美。北宋官瓷釉下幻放开裂的梅花冰片,更是一绝。其大小不一,花片相叠,全器盛开,神妙之处竟能多达7层,真如梅花绽放,美至极致。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此梅花冰片真有冰的特性,遇水则冰融,冰状梅花隐而不见,水干则冰现,朵朵冰花棱角分明地满器绽开,神乎其神。
北宋官瓷选用含铁量高的瓷土制胎。这种高含铁量的胎体经高温烧制,胎骨颜色泛黑紫,器物口沿处因所施之釉在烧制过程中微有下垂,致使内胎微露,便产生出“紫口”特征,而足底无釉之处则成为黑红色,是为“铁足”。“紫口铁足”是北宋官瓷典型的艺术特征之一,改变了中国青瓷单一青釉瓷面的状况,其精美典范的艺术变化,提升和丰富了中国传统的青瓷艺术。
北宋官瓷在烧制过程中,按器形的要求,对汝窑的支烧法加以改进,增添了垫、支垫结合的烧法,器物受力更均匀,使得胎骨更坚挺。
北宋官瓷对中国陶瓷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让开封一跃而成为光灿天下的陶瓷艺术圣 地,代表着中国陶瓷艺术的至 尊和荣耀。
以上是北宋官瓷研究基地开封市何氏官瓷艺术有限公司的小编给你整理总结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关注我们的官网,查看更多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