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瓷由宋徽宗亲创。宋徽宗赵佶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却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在艺术上造诣颇深,追求精美、雅致,崇尚古色古香。他的书法技艺更是一绝,被世人称为“瘦金体”。据载,宋代皇室原本用的是定州瓷。有一天,宋徽宗在用羹时,突然发现碗边有些粗糙,就决定不再用定州瓷,改用当时的汝瓷。后来,他又不满足于别人烧制,干脆把官瓷匠人招集到开封,亲自设计出瓷品式样,在他的指挥下建窑烧制。有人打趣说,宋徽宗喜欢艺术真是到了极致,连吃饭都讲究艺术性。
“紫口”、“铁足”是北宋官瓷的独特风韵。
不涂不绘、不雕不琢、不渲不染,北宋官瓷以“极简之美”征服世人。被宋徽宗招来的官瓷工艺大师们,秉承汝窑之精华,将登峰造极的汝瓷制作艺术与高洁完美的“徽宗艺术”熔为一炉,使官瓷脱颖而出。由于官瓷是官办瓷窑制器,专供皇家使用,为北宋末年的宫廷御瓷,连一些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望而不可即。有幸目睹官瓷“芳容”的,无不为它的精美绝伦而震撼。北宋官瓷造型古朴庄重,釉色润美如玉,纹片粼粼如波,是精美艺术与精湛工艺的完美结合,是宫廷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巧妙融合。
宋官瓷有“四绝”。一是造型古朴,多仿商、周青铜制品,乍看无惊人之处,细看则含蓄非常,看完总想说点儿什么,但又不好讲出来,只有默默体味。二是釉色润美,无图案、少纹饰,疏淡典雅。三是釉面纹片因受冷热差异形成,玉青流翠的釉面上有冰裂似的纹路,微黄似金丝,暗红如鳝血。四是紫口铁足,器口釉薄之处,微露胎色而泛紫,胎足无釉处,呈铁红或铁褐色。遗憾的是,当人们还没有完全解读蕴含在宋官瓷上的言语时,神秘的北宋官瓷便成为“千古绝唱”。从公元1107年宋徽宗自己建窑烧制,到1127年靖康之变,历时不足20年,在金人南侵的铁蹄声中,北宋官瓷便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了。